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李永新中公版RSS2.0支持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李永新中公版

推荐给你的好友
【主 编】李永主编。中公教育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研究院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状态】上架
【单 位】每本
【邮购代码】 9097
【ISBN】 9787305054808
【评分星级】 评论星级共有0位网友参与打分
市场价¥56   商城价¥39

新手怎么样在网上购物?

2011年7月第1版(中公教育赠送价值150元的图书增值服务卡)      

严格依据江苏公务员考试大纲修订的深度辅导教材        
真正达到江苏省公务员考试难度的深度辅导教材        




目录
前言(1)
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题特点与命题趋势分析(1)
1  知觉速度与准确性
第一节 题型介绍与解题思路(2)
同符查找(2)
数字区间定位(3)
字符替换(3)
词表对照(4)
字符替换核对(5)
字符区间核对(6)
数字位置核对(7)
数字计算核对(7)
第二节 精选真题练习及参考答案(9)
同符查找(9)
数字区间定位(11)
字符替换(12)
2  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一节 选词填空(16)
选词填空解题技巧(16)
对应分析法(16)
情境展开法(19)
选词填空考点梳理(20)
词义辨析(20)
语法与语用(24)
成语(27)
关联词(30)
第二节 片段阅读(34)
片段阅读解题技巧(34)
抓关键词(34)
抓关键句(37)
抓关键暗示信息(39)
片段阅读题型精讲(40)
主旨观点型题目(40)
主题概括型题目(46)
细节理解型题目(49)
推断下文型题目(53)
词句理解型题目(56)
寓意理解型题目(59)
语句连贯型题目(62)
第三节 文章阅读(65)
文章阅读基础知识(65)
考点梳理(65)
解题步骤(66)
文章阅读解题方法(66)
文章阅读例题精解(68)
本章要点回顾(71)
高分强化训练(72)
附录I  常考近义词习惯搭配表(78)
附录II  常考易错成语表(79)
3   数量关系——数字推理
第一节 数字推理核心知识储备(84)
数项特征分析(84)
运算关系分析(85)
整体特征分析(86)
第二节 数字推理题型分类精讲(88)
数列形式数字推理(88)
图形形式数字推理(106)
本章要点回顾(111)
高分强化训练(112)
4   数量关系——数学运算
第一节 数学运算核心知识储备(116)
基础知识(116)
数的整除特性(116)
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118)
奇偶性与质合性(119)
同余与剩余(120)
尾数法(122)
数学运算常用解题方法(123)
代入排除法(123)
特殊值法(124)
方程法(126)
图解法(128)
分合法(130)
极端法(132)
十字交叉法(133)
逆推法(134)
归纳法(135)
第二节 数学运算题型分类精讲(136)
计算问题(136)
和差倍比问题(139)
行程问题(140)
工程问题(143)
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144)
几何问题(150)
利润问题(152)
容斥问题(154)
推理问题(155)
对策分析类问题(156)
浓度问题(158)
抽屉问题(159)
牛吃草问题(160)
鸡兔同笼问题(161)
盈亏问题(161)
本章要点回顾(163)
高分强化训练(164)
附录  数学运算其他题型要点一览(167)
5  判断推理——类比推理
第一节 类比推理核心知识储备(170)
类比推理考查方式(170)
类比推理解题步骤(171)
类比推理解题技巧(172)
类比推理出题陷阱(174)
第二节 类比推理题型分类精讲(176)
概念间关系(176)
近反义关系(177)
描述关系(178)
条件关系(179)
语法关系(180)
本章要点回顾(182)
高分强化训练(183)
6   判断推理——图形推理
第一节 图形推理核心知识储备(188)
图形构成(188)
点线角面(188)
封闭与开放(193)
图形部分(195)
图形种类(196)
元素位置(198)
几何性质(200)
对称性(200)
重心(202)
面积和体积(202)
图形转化(203)
移动、旋转、翻转(203)
图形叠加(205)
第二节 图形推理题型分类精讲(207)
视觉型图形推理(207)
九宫格图形推理(209)
空间形式图形推理(212)
图形重组(216)
其他形式图形推理(217)
本章要点回顾(219)
高分强化训练(220)
7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第一节 逻辑判断核心知识储备(226)
找突破口法(226)
假设法(228)
排除法(230)
排序法(231)
图表法(231)
计算法(233)
第二节 逻辑判断题型分类精讲(234)
必然性推理(234)
直言命题(234)
复言命题(241)
可能性推理(249)
结论型题目(249)
削弱型题目(251)
加强型题目(257)
前提型题目(260)
评价型题目(263)
解释型题目(267)
本章要点回顾(271)
高分强化训练(272)
8    判断推理——定义判断
第一节 定义判断核心知识储备(280)
定义的逻辑知识(280)
定义判断解题原则(281)
定义判断解题步骤(281)
定义判断题型分类(282)
第二节 定义判断题型精讲(284)
定义判断要点类型(284)
单定义判断解题方法(287)
多定义判断解题方法(290)
本章要点回顾(295)
高分强化训练(296)
9    资料分析
第一节 资料分析核心知识储备(302)
资料分析阅读技巧(302)
文字快速定位法(302)
表格交叉项法(303)
图形要点抽取法(304)
综合分析法(305)
资料分析概念(306)
百分数与百分点(306)
增长量(307)
增长率(308)
比重(311)
倍数和翻番(312)
进出口额(313)
指数(314)
计算型概念的综合考查(315)
理解型概念(317)
资料分析计算技巧(319)
尾数法(319)
首数法(319)
取整法(320)
数字特性法(320)
范围限定法(321)
乘除法转化法(322)
分子分母比较法(323)
分子分母差额法(324)
运算拆分法(325)
能力提升练习(325)
第二节 资料分析题型分类精讲(327)
计算题(327)
排序题(328)
计数题(330)
趋势判断题(331)
综合判断题(332)
假设条件题(335)
特殊选项题(335)
本章要点回顾(338)
高分强化训练(339)




『 内容简介 』 
前  言
紧扣江苏考试  打造高分行测
近几年来,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试题难度呈不断增大的趋势,但考试时间却没有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考生都反映时间不够,难度太大,很难取得高分。因此,如何在保证一个高正确率的前提下快速作答,是行测取得高分的关键,也是一直困扰考生的问题。
为了帮助考生解决这个问题,中公教育专家与教材编研团队,在充分研究江苏历年行测真题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研发成果,历时数月,编写成这本书。本书有以下几大特点:
考试要点系统全面——帮助考生全面了解江苏行测
为什么考生觉得许多试题难以入手?因为考生对考试要点掌握得不够全面。考试要点多且分散,是行测试卷的特点之一。如果考生对考试要点不够熟悉,在做题时就会感觉难以入手,慌乱之下自然到处丢分。因此,全面系统地掌握考试要点是考生走上考场的定心丸。
中公教育专家与教材编研团队深入分析了江苏历年行测每道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并根据江苏行测试卷中出现的各种题型的不同特点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了系统全面的知识要点体系。为了使考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点,本书对江苏行测试卷中各种题型出现的所有知识点的具体运用都进行了充分的讲解。
方法技巧快捷有效——帮助考生摆脱时间不够的问题
为什么考生都反映时间不够?因为考生缺乏有效的解题方法。解同一道题,使用不同的方法,所花费的时间往往相差很多。显然,掌握一套快速解题的方法对于考生取得行测高分至关重要。
中公教育专家与教材编研团队对江苏历年行测试卷中每道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考查要点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考试规律,总结出了简单、有效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为了使考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本书针对江苏行测试卷中各种题型常用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了分析和讲解,并结合典型例题对方法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和如何有效使用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知识讲解深入浅出——帮助考生真正掌握高分诀窍
为什么有些考生看了教材收获不大呢?因为现在市面上很多教材的内容缺乏深度的研究,对知识点的讲解不够透彻,对试题的分析只是“就题论题”,给考生的帮助不大。可见,拥有一本好的教材是考生真正提高行测能力的必需品。
中公教育专家和教材编研团队总结多年教学培训经验,形成了系统科学的教材编写体系,旨在让考生能够将这些知识和方法融会贯通,在考试时真正派上用场。体现在本书中,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①本书对江苏行测试卷的考试要点和作答技巧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既有深度的理论知识分析,又有精彩的典型试题分析。针对每个知识点的不同特点,对知识点的原理、特性、命题思路及解题模式都作了详细的阐述;对于一些需要进行分析比较的知识点,还设置有简洁易懂的知识点表格。同时,在对典型试题的分析时,并不是“就题论题”,而是注重总结一般性规律,对考生解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需要掌握的技巧进行指导。
②本书在各章节内部设置有点拨,分别对相关部分的一些难懂知识点、易出错的考点、需特别提示的技巧应用条件进行了详细准确的说明,并用特别格式加以标示,以方便考生学习。
③在各章内容结束后,设置有对章节内容进行总结的“本章要点回顾”和巩固吸收知识内容的“高分强化训练”两大版块。
“本章要点回顾”大概包括“本章知识框架”和“技巧点拨”两方面内容。“本章知识框架”通过简单明了的框架图帮助考生明确所学建立宏观知识体系;“技巧点拨”主要以表格或精炼的文字列举本章重点的解题技巧及知识内容,使考生能够快速掌握本章知识要点,便于记忆。“本章要点回顾”的设置在于帮助考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并建立自我知识体系,尤其适用于临考前的速览、速记。
“高分强化训练”则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帮助考生学以致用。在做题的过程中,加强对知识要点的记忆和理解,查漏补缺。
理想与你同在,我们与你同行。公考路上,中公教材一路相伴。我们全体策编人员祝福广大考生金榜题名、前程似锦,并殷切期待广大读者对丛书提出宝贵意见。
中公教育专家与教材编研团队  
2011年7月于北京  
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试题特点与命题趋势分析
近年来,江苏省公务员招考形式趋于稳定,根据职位不同,笔试阶段分为A、B、C三类,这三类考试都考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公共基础知识》两科(A类还考《申论》,同一科目不同类试卷的内容不完全相同)。
就《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来说,题型和题量相对稳定,但试题综合难度较大。这种难度主要表现在试题的灵活性和所要求的思维层次上。我们在深入研究江苏省三类考试真题的基础上,总结了江苏省行测考试各个部分的命题特点,并结合各类公务员考试的整体发展变化情况,分析未来江苏省行测考试的命题趋势,帮助大家从整体上认识江苏省公考,把握备考方向,提升学习效率。下表是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A、B、C三类行测试卷的基本情况。
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型题量分布表
试题特点分析
由于在江苏公务员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单独作为一科进行考查,因此江苏考试行测部分不再考查常识判断(国考中考查常识判断)。A、B、C三类考试行测试卷都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四部分,B类还考查知觉速度与准确性。以下是各个部分的基本特点:

1.在2011年考试中,A、B、C三类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总题量均为15道,包括选词填空、片段阅读、文章阅读三种,各为5道。
2.在以往的江苏省考中,选词填空部分以考查实词为主,虚词为辅。而2011年的选词填空题目中,除了实词以外,还增加了对成语和关联词的考查,题型更全面且合理。其中一词、两词、三词均有涉及,主要是考查近义词辨析以及结合语境来选择正确的词语,难度相对较小,但需要考生平时认真积累。
3.片段阅读考查题型仍然集中在主旨观点型题目、细节理解型题目、词句理解型题目中,但寓意理解型题目、推断下文型题目也偶有涉及。近两年片段阅读考点相似,这就提醒考生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复习备考,掌握重点题型的特点以及解题技巧,有效提高作答效率。
4.2011年江苏省考三类试卷中,文章阅读均为科技说明文,仍然注重考查快速寻找文中细节信息的能力。但是,也涉及到对整个篇章行文脉络的把握,出现了要求准确划分篇章结构的题目,这是一个新的考查要点。
5.近两年来,题目的选材越来越趋向于丰富化、专业化,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人文、生活等各个方面。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要广泛阅读,不仅能够扩展知识面,还可以增强语感,这样可以适应多变的试题选材。

1.在2011年考试中,A、B、C三类考试数量关系部分都包括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种题型,题量选择上有所差异。尽管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和部分地方考试中取消了数字推理题型,但是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并没有紧随这一变化,依然保留了数字推理这一题型,且其难度有所提升。
2.数字推理题量不变,仍为10题。与2010年相比,取消了图形形式,只考查数列形式数字推理。难度稳中有升,总体上涵盖了基本数列及其变式、多次方数列、分式数列、数位组合数列等,解题规律重点考查递推运算和整数乘积拆分。
3.数学运算题量不变,A类为15题,B类、C类均为10题。其总体难度与去年持平。考查内容涉及了行程问题(火车过桥)、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几何问题、利润问题、工程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和差倍比问题及对策分析类问题等。这要求考生在平时多做练习,争取做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提高解题效率。

1.三类考试判断推理部分的总题量均保持为40题,题型仍包括类比推理、图形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四种,各10题。整体难度呈上升趋势。
2.类比推理题型有所变化。2010年考试中,该部分均为两词型题目,而在2011年考试中,出现了对当型题目,如公平、民主、和平 之于 (    ) 相当于 道德、能力、习惯 之于 (    );同时还有一种较为新颖的题型,该题型与B类考试的知觉速度与准确性题目有类似之处,这在以往江苏省考中是从来没有过的,考生须引起注意。
3.在2011年江苏公务员考试中,空间形式图形推理仍占据主要位置,并且图形种类更加多样、创新。同时图形重组、九宫格形式也在B类、C类考试中有所涉及。总体考查难度有所增加,考生需要认真观察图形,辨别图形异同,只有熟练掌握常考规律才能快速作答。
4.逻辑判断部分考查题型与2010年相比变化较小,仍以分析推理和必然性推理为主。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有重点地、有层次地进行,多做练习,提高对题干信息的理解和归纳的能力,同时还要看清题目考查的实质。
5.定义判断仍然包括单定义判断和多定义判断,涵盖了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定义,这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对各方面的知识都应有所了解,有利于在解题时理解题干的定义。

1.总题量保持不变,A类、C类为25题,B类为20题。各类试题均包括4-5则材料,每则材料包括5小题。
2.资料分析部分材料类型多样,有文字材料、表格材料、图形材料、综合材料等。2011年考试中,一反前几年单独考查条形图或折线图的趋势,出现了包括条形与折线的复合图。
3.该部分考查的概念中,以计算型概念为主,理解型概念为辅。百分比、百分点、增长量、增长率、比重、倍数、翻番、进出口额等计算型概念出现频率较高,而对理解型概念的考查较少。考查内容多与宏观经济相关,材料信息量较大,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才能快速定位数据。
4.近两年的考试中,计算题所占比重较大,且更加注重对计算技巧的考查。大部分题目均可采用首数法、乘除法转化法、范围限定法、取整法、分子分母比较法等计算技巧快速求出正确答案。在2011年江苏省考中,综合判断题的数量有所增加,无形中增长了计算判断的时间,提高了试题的难度。考生应在平时多做练习,把握技巧,提高做题效率。

1.在江苏省公务员B类考试中,知觉速度与准确性是其独具特色的题型。2011年公务员考试中,其题量仍保持为60题,作答时间为10分钟。
2.知觉速度与准确性考查内容包括同符查找、数字区间定位、字符替换三种,题量分别为35题、15题、10题。
3.该类题型考查考生对数字和符号的敏感性,同时要求考生具有较快的速度、较高的准确性以及不可缺少的耐心。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应多加强练习,有目的地训练答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命题趋势分析
从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来看,命题特点依然是稳中求变。在继承上一年省考行测试卷精华的同时,在具体的题型、题量、考查内容、总体难度等方面进行了一定调整。结合近年来国家及其他各类公务员考试整体发展变化特点,我们认为,在未来江苏省公务员考试中,行测部分将呈现以下特点:
一、行测试卷结构基本稳定
江苏省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四大部分(行测B卷还考查知觉速度与准确性),主要考查选词填空、片段阅读、文章阅读、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类比推理、图形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资料分析等内容,用以测查应试者的逻辑思维能力、数理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这些题型组合在一起,很好地检验了应试者的基本能力和在行政职业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达到了考试的目标。因此在未来的江苏考试中,行测试卷的结构将保持稳定。需要说明的是试卷的题型顺序和题量可能会有所调整,考生在实战中应根据自身备考情况,参照试卷的自然顺序,灵活答题。
二、江苏考试特色仍然鲜明
和国考及其他省市考试相比,江苏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江苏省考试行测作答时间为100分钟(国考及其他省市考试多为120分钟),虽然题量相应减少,但由于试题的灵活性使得整体的作答难度依然很大。
2.江苏省考试行测试卷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题量为15道(国考及其他省市考试多为30-35道),但考查的题型却依然广泛,包括选词填空、片段阅读、文章阅读,这给考生的备考造成了较大困难。
3.江苏省考试行测试卷中,判断推理也是特色显著的。图形推理部分一向标新立异,在2011年考试中,以考查应试者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主;而以往的考试中,主要是视觉型图形推理、片块组合等题型,考查图形之间的异同,更多的是测查应试者的观察和辨别能力。定义判断部分相对稳定,其中的多定义判断是特色题型,在其他考试中鲜有出现。
三、判断推理、资料分析题型保持稳定
江苏省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部分考查类比推理、图形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四大题型,这和国考及多数省市考试的题型选择一致,被认为是经典的题型搭配,但同样会有自己的一些特点;资料分析部分稳定考查文字材料、表格材料、图形材料、综合材料,在强调计算技巧的同时兼顾考查应试者的计算能力、信息提取能力,这也是资料分析的一贯命题思路。
四、部分题型题量可能变化
与国家和其他省市公考相比,江苏省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题量相对较少。伴随着一些省市公考取消了对数字推理和类比推理的考查,在未来江苏省公务员考试中,预计数字推理和类比推理的题量可能会有所减少。同时,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题量会随之有所增加。对于这一可能发生的变化,考生应引起重视,在未来的复习备考中适当地有针对性地调整复习重点,以更好地应对公务员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