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就业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策:(1)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放到更加突出位置,用更大的精力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2)必须统筹城乡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民工进城就业;(3)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资源、能源问题
1.我国能源问题的表现:
(1)供需紧张,我国能源工业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2)能源发展和能源保护的矛盾;
(3)能源效率低制约能源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缓解能源紧张局面搞好节能工作的措施:
(1)要有节能规划、总体目标和具体的技术指标、节约指标;
(2)要制定有关法规,《节能法》、《可再生能源法》等相关法律,要加快制定或进一步修改完善;
(3)要依靠技术进步,通过产业升级换代来节能;
(4)加强管理与监督检查;
(5)推行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6)要大力宣传,倡导节能型社会。
三、关于科学发展观
1.我国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依据)
(1) 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2)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
(3)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4)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
(5)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
2.解决我国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方略(贯彻科学发展观要处理好七个关系)
(1) 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要处理好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的关系;
(3)要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
(4)要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
(5)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6)要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7)要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的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
(2)对策: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4.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要抓好四个环节:
(1)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2)农业和农村自身要加快发展,推进城镇化;
(3)城市发展要和农村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
(4)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
5.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1)中央明确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2)落实上述战略布局的要求:①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认真总结经验,完善政策,落实各项措施,积极有序地推进西部地区的开发;②认真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突出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调整改造,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③中部地区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步伐,加快现代农业和重要商品粮基地建设,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④继续发挥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⑤东、中、西部地区要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在区域协调发展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6.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2)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既要讲求经济效益,也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4)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环境治理和建设;(5)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资源开发与节约,依法严格保护环境与生态;(6)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可持续发展;(7)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8)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7. 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具体来说,就是:(1)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2)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3)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4)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8.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1)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政绩。所谓“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就是:①既要看经济指标,有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②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③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④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⑤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⑥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⑦既要看主观努力,又要看客观条件。
(2)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几点要求:①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量力而行,不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盲目攀比;②必须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③必须深入实际,察实情,讲实话,不虚报浮夸,不作表面文章;④必须立足当前,放眼长远,不急功近利。
四、农民工问题
1.进城务工人员存在权益受侵害的现象:(1)一些地方在农民工务工就业的职业、工种等方面,设置了许多不合理限制;(2)企业用工和劳动管理很不规范;(3)劳动岗位极不稳定,报酬难以有效保证;(4)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5)社会基本保险普遍缺失。
2.进城务工人员权益受侵害的主要原因:(1)许多人观念上有错误,以农民来定位“进城务工人员”;(2)社会保障不完善。
3.对策:(1)解决好雇佣者对进城务工人员随意克扣工钱和拖欠工资等问题;(2)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健康保障;(3)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其技能和素质;(4)确立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伤保险制度;(5)确立进城务工人员工资分配办法;(6)帮助建立一个具体的进城务工人员组织。
五、和谐社会
1.和谐社会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1)城乡之间不和谐;(2)区域之间不和谐;(3)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过大。
2.如何建设和谐社会?(1)要实现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2)要运用社会组织实现社会和谐;(3)要从调整社会结构入手建设和谐社会;(4)关键在于制度创新。
六、市场监管(食品安全:阜阳劣质奶粉事件)
1.主要问题: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影响恶劣,在全国大清查中发现劣质奶粉泛滥全国。
2.主要原因:(1)乳品厂商数量过多,恶性竞争,意相压价,产销勾结造假牟取暴利;(2)食品监管部门众多,存在职责不明,多头执法。以罚代刑等问题,造成劣质奶粉迟迟得不到有效处理,使缺乏监管的农村成为重灾区。
3.解决策略和措施。(1)解决策略:鉴于劣质奶粉事件之成因主要是市场恶性竞争和监管不力,故而期望通过以下措施来强化政府监管,以刹住伪劣乳品泛滥的恶风,同时着眼于未来,积极培养行业自治能力,逐步转变政府的监管职责和方式。(2)具体措施如下:①明确乳品监管职责,把分散在多个部门的职责相对集中起来防止多头执法、互相牵制;②严格乳品市场准入制度,以利于市场良性竞争为标准来控制企业数量,把信誉差的企业从市场中清除出去;③积极引导乳品厂商建立行业自治组织,加强行业自责自律,提高产品质量,规范竞争行为;④建立不合格乳品召回的法律制度,及时公布不合格奶粉的品牌和厂家,加大惩处力度;⑤积极宣传母乳喂养的益处,减少婴幼儿对奶粉的依赖。
七、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1.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产生的原因:(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会拉大收分配的差距;(2)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政策,使拥有多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能得到更多的收入;(3)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会使收入差距过大。
2.解决问题的措施:(1)充分利用税收手段调节收入分配,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2)深入贯彻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3)加强社会保险费的征收管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八、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1.医疗服务行业的突出问题是:乱收费、拿回扣、收红包,开单提成和药品价格过高,群众不堪负担。
2.措施:(1)狠刹医务人员收受回扣、乱收费等违规行为,重点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2)继续推进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与价格改革;(3)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
九、社会保障问题
1.农民工社会保障
(1)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农民工就业状况不稳定,导致参保困难;②农民工、用人单位和地方政府各有顾虑;③社会保障制度门槛高、转移难,导致农民工权益难以保障。
(2)政策建议:①按《工伤保险条例》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②为不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建立大病医疗保险;③建立适合不稳定就业农民工物质的过渡性养老保险制度;④依法为稳定就业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⑤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如改进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降低费率等;⑥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⑦建立农民工应急救助机制。
2.关于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
(1)产生失地农民问题的原因: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业土地转为城市用地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失地农民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真正原因并不是城镇化进程加快,而是中国土地征用制度存在重大缺陷。中国现在的土地征用制度,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其主要特征是政府用行政命令代替市场机制,由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过程,不是一个平等的产权交易过程,而基本上是一个行政强制性的过程。低价征用农民土地,是当前农民利益流失最严重的一条渠道。
(2)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政策建议:①以保障农民权益为核心,改革征地制度;②允许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流转;③广开渠道促进失地农民就业;④建立失地农民社会安全网。
十、生态环境(略)
十一、执政能力建设;政府诚信(略)
十二、文化方面的问题(略)
十三、公共安全问题(略)
十四、教育乱收费问题(略)
十五、人口流动(略)
十六、耕地危机(略)
十七、安全生产(略)
十八、“三农”问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