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前培训首席授课专家
郭五林 副教授
一、研究缘起
2002年,我为申论培训写作了研究论文《如何应对<申论>考试》。《中国公务员》杂志2002年9、10期连载了该文。人大复印资料《管理科学》2003年1期复印了全文。该文后来被国内很多建有公务员考试专栏的网站大量匿名使用。2004年,我再次写了研究论文《如何应对<申论>考试——从虚拟行政行为角度》,武汉大学主办、写作学核心期刊《写作》杂志发表了该文。后来我授权无忧考网发布了该文。某省人事厅公务员考录处一负责同志说“本文洞悉了机关工作内幕,破解了申论奥秘”。
2005年,由宜宾学院重点研究课题经费资助,我花了三年时间编著而成的《申论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20万字,属自助出版,不进入书店销售。网上对此书略有介绍。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等全国各地考生凡阅读过此书都觉得“受益匪浅”、“很受启发”。我在各地授课时,常有考生不远千里之遥,赶来听我授课。
作为一名学者,我觉得社会培养了我,我应当回报社会。对于考生们急需的指导,我应当尽最大努力满足他们。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刚过,各地考生纷纷打电话来询问我对申论试题的看法。我将从各位考生处获得的信息,加以恢复性整理。结合试题进行研究,以提供给大家。
二、对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卷)的总体评价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卷)是一份高质量的试题卷,它显示了申论命题正在走向成熟。
三、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卷)的突出优点
我个人认为,这份试题卷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优点:
(一)给定材料牢牢把握住了公务员考试的目的,充分发挥了公务员考试的作用。
从申论的给定材料的来源说,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来源于网络,二是来源于官方网站,三是来源于具有社会性的材料。
申论给定材料来源于网络,使得申论命题鲜明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命题思想。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网络以其快捷性、多媒体性、互动性等成为知识青年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而整个考试录用工作都和使用网络有关。对网络的利用成为对考生的潜在测试,它与申论要求对考生的显在测试构成申论测试互为显隐、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测试方式,使得申论测试考生能力更加完善。
申论给定材料来源于新华网,使得申论命题牢牢把握信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众所周知,网上信息真伪共存,网民必须得到有效的引导,才能保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江泽民同志说“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中央、国家机关2006年录用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考试,报名考生达80万,通过资格审查者约40万,实际参考人数达36.5万,考公务员的难度大大超过高考和考研,成为中国2005年考试最大的热点,其社会影响怎么高估都不过分。考试过后,新华网家喻户晓,主流网站的主导地位得以迅速确立。本次申论试题卷功勋卓著。
申论给定材料来源于具有社会性的材料。本次申论材料,综合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是一次专门信息总汇,是一次思想交流过程。申论考试将本来只发生在极少数人群之间的事件,通过考试这种事件,使其影响得以放大,通过丁宁宁之口,表达了党和政府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同时通过语句偶有不通、错字偶有出现的口语化的网络交流,将考试情景朝现实生活的模拟化方向迈近,使考试情景最大程度地体现现实生活情景。将考生置于此特殊场景中,测试考生的行政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二)深刻领会大纲精神,在虚拟行政行为方面比以往的试题更进了一步。
《中央、国家机关2006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中规定申论:“主要通过考生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结合试题卷进行分析,其对大纲的深刻领会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
本次申论要求有三个:
一、请总结某某专家谈话的主要内容。500字以内。
二、在下面六个网友与某某专家意见不一致的地方,写上与某某专家意见不同的理由。若在意见一致的地方写上理由,要倒扣分。
三、作为政府部门,应该如何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能力。请你自命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000-1300字。
我在《如何应对<申论>考试——从虚拟行政行为角度》中指出:“虚拟行政行为,是指《申论》考试是模拟行政机关工作思路、观点、立场、态度、风格等的一种行为。”本次试题申论要求对此进行了非常到位的模拟。比起以往的考试来说,确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处。
从2000年以来,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和机关工作员申论考试,从申论要求来说,在2至4题中变化,以3题为主,即通常所说的概括内容(问题)、提出对策(方案)、进行论证3道题。但这种命题方式是有问题的,那就是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之间常有交叉、重合之处,特别是第一题的概括内容(问题)与第三题论证中的提出问题、第二题的对策和第三题在论证过程中提出的解决办法上,很难避免考生在答题时的对相关材料的重复使用,有损于深入测试考生的行政能力,所以因此有时改为两题,2003年取消概括内容(问题),2005年的试题显示了这种矛盾心态。其第一题事实上是对提出对策的论辩,但第二题又成为提出对策的变体。原题为:2、根据给定材料,概述我国近年来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概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200字。(满分25分)第三题又是两个小题,第一小题侧重概括观点,第二小题侧重对观点进行论述。整个申论要求显出“画地为牢”的窘态,给人一种“狗咬尾巴原地转”的感觉。考试大纲中说,申论全是主观性命题,可这份试卷不仅有客观性判断,而且几道题都带有封闭式,当然也就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客观性,约束了考生的思维,制约了考生的发挥,影响了人才的选拔,可以说,2005年的申论命题是失败的。
而2006年申论试题则牢牢把握住了行政机关的思路、观点、立场、态度和方法。现在我将它明晰化为申论三部曲:发问——追问——论证。发问是指申论要求第一题是模拟行政机关中,下级去调查、了解、参会后,回到机关,领导要询问他了解的基本情况。追问是申论要求第二题是模拟行政机关中,下级向上级汇报后,上级对情况的追问。这种追问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横向的。既可以说明性的,也可以建设性的。论证是指申论要求第三题是模拟行政机关中,下级在回答了领导的追问后,领导通常会交待下级去写一篇文章,对出现的情况进行论证,供向上汇报、向下讲话、向左右交流使用。交办有详细交办和简单交办两种,详细交办是领导对观点、题目、表达方式、行文风格、选用材料等都有严格要求。简单交办是领导只是要求下级去写一篇文章,而不提出更多要求。当然,这种简单交办是建立在行政机关特定语境中的,其内在约定性是很严格的,并不是可以自由发挥的。我在《申论学》之《申论中渗透的政治精神》,对此进行了深刻论述,大家可以认真阅读促进理解。
2006年申论要求,非常生动贴切地体现了行政机关的工作状态。第一题的核心要求是“总结主要内容”,它模拟的是行政机关中,领导安排下级去开个重要会议回来之后,领导需要了解会议基本情况,于是领导就问:“今天的会议都有些什么内容?”或“某某领导在会上主要讲了些什么内容?”下级于是就需要对整个会议或对某个重要领导的讲话要点进行复述以让领导了解。这就是申论要求中常见的“概括主要问题”或“总结主要内容”。
2006年申论要求第二题的核心要求是“找出与材料内容不符的说法”,它模拟的是行政机关中,下级在回答领导的发问后,领导继续追问,以对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或把握。这时候,领导常问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三种:一种是顺承式,即就问题提出对策。常见的申论要求第二题就是这样,这是领导对问题的纵深思考。二是补充式,即就前面的问题中没有问到的问题进行追问,以对情况进行补充了解,这是领导对问题的横向思考。2006年申论要求就是这样。三是论辩式。领导要求下级就某一对策性做法进行论辩,说明其合理或不合理之处。这是领导对问题的辩证思考,这种思考是比较深入的。这种题型迄今为止还没有明确地出现过。但事实上出现过,那就是2005年的中央、国家机关申论试题第一题:“下面列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A——E五项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那几项?请写出这几项的序号,并分别说明为什么不正确。”于此意义上,我们也可认为,2005年的第一、二题是从不同角度对追问的重复考查,严重减损了考试的意义。
2006年申论要求第三题的核心要求是“自命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000-1300字。”它模拟的是行政机关中,下级在回答领导的追问后,领导交待下级:“请你回去写个报告,以机关的名义把它呈报给上级。”“上级要求我在电视(事发现场)上作一个讲话,请你帮我拟一个稿子。”“这个方案可不可行,你回去论证一下,写来我看看。”在这种场景中,领导其实极少详细地向下级交待如何写作的。但下级应当领会领导意图,紧密结合机关实际,深切联系具体实际,为领导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来。从报告的要求来讲,一般也就不超过A4纸为宜,按3号宋体字排版22行,每行28字,实际字数通常不超过1500字。按电视讲话看,局长级领导上电视讲话10分钟,也就是1000字——1500字。现场讲话,可长可短,提纲挈领似的写个1200字上下,领导结合上级精神、自身体会、现场体会,讲10分钟可以,讲3个小时也可以。稍有经验的人都明白这一点。
(三)本次申论试题卷可能充分达到了招考预设目的,即招收的公务员中要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的考生。
2006年申论要求,暗设机关,对于高校应届毕业生,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而对于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考生来说,这些常识性的问题并难不倒他们。如果说“总结主要内容”和“自命题写作”不能拉开差距的话,那第二题则非常明显地可以拉开差距。这道题在申论考试中首开倒扣分的先例,使得判断正误差距立现,谁可能进入,谁将被淘汰出局大局已定。实际上,这是一首观点评判题,说难当然很难。说易当然也易,只要把握住一些要素就能评价了。将专家和网友在同一问题上的观点,按照固定句式结构排列出来,那就立竿见影,分晓顿现。很多考生见到这种意见纷呈,各执一辞的材料,可能早就丧失了自信心,因而根本沉不下心来静思。但具有工作经验的人则常能冷静应对,仔细梳理,认真辨别,说法是否相符自不难判别。
2006年申论试题的示范答案,我将按照《申论学》中对申论内在约定性的严格要求,给大家拟制出具有强烈示范作用的答案来。请大家拭目以待,今天晚上来不及了,明天白天再拟。对我来说,必须把这两个文章分标题写,以增加论文数量,对考生来说,在网上读文章费眼费神,需要简短些的文章。对网站来说,需要上传的文章能增加点击次数和时间。
如考生需要邮购申论学,请按以下方式操作:
1、邮政汇款方式。通过邮局汇款30元给:644000四川省宜宾学院学生处陈利容,款到后挂号寄出。
2、在线支付方式。在线支付30元至:中国工商银行银行卡号9558 8223 1400 0179720,告知E-mail:clt0509@163.com
更多信息,请上网搜索“郭五林 申论”字样。